「語不驚人死不休」乃文字工作者慣常採用的起題方法,目的當然是吸引眼球,令文章大賣,而我起用這個嚇人標題背後的目的,不是要文章賣錢,只是希望你不會錯過!因為刷牙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如果當中暗藏風險,因而引起致命惡疾,我希望大家早一點知道,好作取捨!當然,說刷牙刷出癌細胞是有點誇張,因為問題不在刷牙而在於牙膏內的氟化物 (Fluoride)!
氟乃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存在於大自然之中,如溫泉水、火山爆發後的空氣中,甚至玻璃、磚、鋁金屬和陶瓷等建築材料,在生產過程亦有氟化物排出。適量的氟化物有效抑制細菌,鞏固牙齒骨骼,預防各種牙患;所以早於四、五十年代開始,世界各大城市(當然包括香港)都會於自來水加入氟化物以防止蛀牙;基於同樣的功能考慮,商品如牙膏、香口含片、漱口水、香口膠等亦逐漸加入氟化物;有賴各大商品的廣泛宣傳及牙醫的專業推介,這幾十年來,「氟化物有助牙齒健康,令你美白亮麗、明豔照人」的信念牢牢植根於我們腦海中!
九十年代中後期,新的科研提出許多關於吸入過量氟化物影響人體健康的報告,當中可能誘發的疾病包括:
- 「氟斑牙」:即牙齒的顏色和形狀出現異常情況
- 「骨氟中毒」:骨質疏鬆症、關節疼痛和鈣化
- 「內分泌失調」:導致甲狀腺問題
- 「神經毒性」:減低智力水平、卻同時強化大腦對鉛的吸收,鉛是重金屬,對人體中樞神經有不良影響,近年更有研究指出鉛毒可能與小童自閉症及過渡活躍症有關
- 「骨肉瘤」:兒童常見的腫瘤,主要生長在骨骼,逐漸侵蝕軟組織,再沿著骨髓擴散
還有更嚴峻的情況如骨癌、肺癌等,網上有大量研究資料可作佐證,我只選部分撮要如下:
1. 世衛組織於2002年7月發表研究報告指出,長期接觸高濃度氟化物可導致骨氟中毒,如關節疼w痛、韌帶硬化和骨骼鈣化,甚至造成畸形。
2. 美國國家研究委員會 (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 NRC) 於2006年發表了一篇研究報告,倡議美國環境保護局降低氟化物在食用水中的含量標準 (當時為每公升水含4毫克氟化物),以保護兒童及成人的健康。
3. 美國牙醫協會(ADA) 於2006年11月作出指引,家長應避免讓嬰孩飲用含氟的食用水。
4. 於2006年已有97%的西歐國家,當中包括法國、德國、意大利、瑞士、蘇格蘭、荷蘭、比利時、丹麥、芬蘭和奧地利等,決定賦予國民以個人權利去選擇或者拒絕食用含氟化物的自來水;比利時政府更提出禁止銷售含氟的保健用品,如香口膠、口腔噴霧液等。
這十多年來,各國專家及研究單位對於氟化物的功過仍爭議不休,正因為氟化物的兩面性—不同濃度會帶來不同影響!但平民百姓如我們,又怎樣拿得準所謂的安全濃度標準呢?看著這樣一大堆惟恐天下不亂的數據和資料,你可以選擇不相信,你甚至可以認為「得啖笑」!但我是穩陣派,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試想如果氟化物的最大功效不過是防止蛀牙,總有其他方法可以替代,況且我們的飲用水已經一定注入了足夠的氟,我們又何必犯險?
摘自於 綠路閒人lolo有機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