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吃的麵
是我們七十年來的堅持
【大呷麵本家】
以大甲溪純淨的天然水質、配合精緻嚴選的小麥原料,孕育出台灣最高品質並富傳統風味的麵。
在中部沿海的大甲小鎮默默付出心力的一群製麵達人,秉持著純熟精湛的製麵技術及不斷研究開發新產品的精神,已為台灣麵食文化寫下七十餘年的歷史!
現年七十歲的劉聰明老師傅,充分將麵粉的特性發揮得淋漓盡致,賦予麵條十足的Q度口感及香醇美味,做出好吃的麵是他幾十年來一貫的堅持,直到現在,劉爺爺仍堅守在他的崗位上,嚴格控管所生產的每一包麵,能讓國人嚐到如此爽口彈牙的靚麵,是劉爺爺最大的心願,也是《麵本家》最終的目標。
自30年代創立以來秉持的本家風味加上創新的設計理念,【大呷麵本家】以堅守「高品質」、「健康美食」、「地方特色」的精神努力推廣,希望將麵食文化與地方產業做完美結合,打造一個創意麵食的文化產業。
愈是簡單的東西愈是不簡單。「大呷麵本家」老闆劉世欣的爸爸劉聰明,在台中大甲做麵至今將近一甲子;從小,他總是聽爸爸這麼說:「做麵很簡單,就是麵粉、鹽巴、水。」等到他長大離鄉背井,嘗過文武百麵,才發現,「父親的手藝,一點也不簡單。」劉世欣反問老爸:「為什麼你做的麵特別好吃?」正值二十郎當的他,壓根沒想到有一天,會從吃麵變成賣麵。
2006年,劉世欣辭去袖珍博物館副館長一職,向家人放風聲說要「賣麵」,換來家中老小異口同聲:「幹嘛賣麵!」他可以理解家人的困惑,「畢竟,麵是很不起眼的東西。」他認為,賣麵不該只是賣麵。以往,代工產品的價格很低、口味也單調,這都不是劉世欣想走的路。他說:「台灣的製麵業者眾多,但都沒有好好正視品牌。」 劉世欣很明白,想為品牌加分,唯有產業與文化結合,才能創造產業價值。
創新麵食文化變身時尚精品 (取材自創新發現誌)
對於大呷麵本家總經理劉世欣而言,從小在麵團堆裡長大,對於早已熟悉的麵粉味,並不覺得有多了不起,但是,從事貿易業9年,又擔任袖袗博物館副館長8年,全球走透透之後,卻發現兒時的回憶不斷地召喚他,讓他毅然決然投入家族事業,靠20萬元創業,打造「大呷麵本家」麵食品牌,讓「大呷麵」成為麵食業的LV,「煮」出屬於台灣文化的好味道。
麵食,是北方人的主食,但看似簡單的東西,要做到好,的確不簡單。劉世欣出身做麵世家,承襲父親在台中大甲製麵60年的技術,劉世欣投入創意的元素,讓看似不起眼的麵食,成為時尚的象徵,更成為餽贈送禮的「好伴手」,也希望將結合台灣與日本的「混血麵」推廣到大陸市場。
一甲子老店 穿上時尚新裝
年逾7旬的劉聰明老師傅,自13歲那年起,便投身製麵的工作, 奉獻一甲子的歲月,可說見證了台灣麵史的演進,即使已經交棒給第二代,卻仍然堅守崗位,嚴格地控管每一根麵條,務必要將它的美味,封存在消費者的口中。
做出好吃的麵是劉老師傅60年來的一貫堅持,能讓國人嚐到如此爽口彈牙的靚麵也是他最大的滿足,不過,隨著自動化一貫作業的效率,也讓傳統麵食落入削價競爭的局面,傳統製麵廠的價格絕對無法與大賣場的價格競爭。原本在台北袖珍博物館擔任副館長的劉世欣為了不讓父親一生的辛勞付諸流水,決定辭去台北的工作,回到家族事業幫忙。
劉世欣出身做麵之家,幼時充滿做麵人家忙碌、緊張的記憶,做麵是要跟老天討生活的,一忙起來也就沒日沒夜,他在家鄉就學時空餘也是要投入做麵的行列。
「當時我要回來,家裡所有的人都反對」,劉世欣笑著說,傳統麵食被認為是夕陽產業,又是勞力的工作,父親問:好端端在台北待著不是很好,為何要回來找罪受?
然而,在袖珍博物館任職期間,讓劉世欣見識到品牌的力量。「袖珍博物館很小,館內胃納量不大,頂多只能擠進200人」,不過,相對於許多博物館慘澹經營,袖珍博物館卻年年交出漂亮的營收數字,讓劉世欣認為,只要有好的品質、創意的行銷,做麵也能做出LV級的質感與價格。
三步驟 打造全新麵食概念
劉世欣對於「大呷麵本家」的品牌塑造,第一步,品質要好。每一根麵條堅持以嚴選小麥原料,加上製麵老師傅精湛純熟的製麵手藝,孕育出品質優越、風味純正的台灣麵;其次,創意的行銷。劉世欣拿出打造博物館的精緻文化、革新創意,來進行改造,包裝上保留紙捲麵的傳統手法,視覺復古、精緻不遜日本高級麵,可說是台灣麵精緻化第一人;最後,品質精益求精。劉世欣保留傳統、不忘創新,與聞名日本、生產皇室御用有機綠茶的滿壽多園攜手合作,研發健康取向的「養生綠茶麵」,採用滿壽多園頂級日本綠茶原料製麵,上市的「養生綠茶麵」經SGS驗證通過,無添加防腐劑、無農藥殘留、無人工色素,成為高級餐廳、養生主義者及麵食料理達人最愛的食材。
脫下西裝、換上圍裙,劉世欣由文化人變身為麵食達人,不僅跑遍各大美食展及百貨超市,更穿梭在兩岸大型農特產品展覽,成為「大呷麵本家」最佳代言人,「大呷麵本家」除了保留古早味的紙捲包裝手法外,並加入禮贈品元素,提升大呷麵本家的價值感,價格可比一般麵食品牌提高3倍,與日本進口麵食不相上下。雖然在台中大甲只有10坪左右的小店面,但2009年營收卻高達700萬元。
劉世欣很清楚,要為品牌加分,唯有產業與文化結合,才能創造價值,他積極參與苗栗桐花季等活動,同時也跟溫泉業者合作,共同行銷,異業結盟,提升品牌知名度。將傳統麵食披上時尚外衣,也讓大呷麵本家客群不再僅侷限於婆婆媽媽,將消費族群降到25-35歲的年輕人,擴大市場層面。
從原本全家人都反對,到哥哥結束電信事業回來幫忙跑外務、妹妹也辭去會計工作,當店員兼會計,連70多歲的老父親,看到兒子將他超過一甲子的手藝絕活重新賦予新的生命,也感到十分欣慰。劉世欣證明了一件事:只要有心、有方法,小兵也能立大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