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嗎?你1天吃進30種食品添加物!!
黑心起雲劑污染食品令人驚覺,標榜天然口味,其實常來自人工合成。學者表示,外食族一天可能吃下30種的食品添加物。趁塑化劑污染風波,國內也應該檢討,是否要大量依賴純粹增加賣相、色澤的起雲劑、色素、香料等添加物。
喝了那麼久的運動飲料,很多人從來不知道,其中添加了「起雲劑」,才讓飲料看起來「霧霧的」。弘光科技大學食品科技系教授陳玉舜表示,類似像起雲劑這類食品添加物,其實只是為了增加消費者的購買欲,「不加也不會怎樣」,擔心不均勻,使用前搖一搖就能避免沈澱。
隨便一種市售的包裝餅乾,標示就有六種添加物。陳玉舜說,外食族一天吃下30種以上的食品添加物,絕對不誇張。
他舉例,民眾自己在家DIY的優格看起來稀稀的,不像市售產品很濃稠。因為這類優格、酵素飲料裡常添加果膠,才會看起來「糕糕的」(台語:稠稠的)。另外,製作火腿、肉鬆時,常會添加大豆、小麥等植物性蛋白,做為增量劑,民眾吃到的肉鬆,其實肉的比重可能不到60%,業者才能壓低製作成本。
清大化學系教授凌永健也說,防腐劑等添加物有些是食品加工過程必要,但從這次黑心起雲劑事件,應該檢討是否過度依賴食品添加物。像是化學合成的色素、香料,比天然香料、色素成本低,「以假亂真」可以欺騙消費者的眼睛,卻可能危害健康。因此顏色過於均勻、漂亮的軟糖、果乾、蜜餞,他絕對不吃。
陳玉舜則絕對不買散裝蜜餞、梅干菜、豆腐乳、蘿蔔乾、筍乾等醃漬物,擔心店家製作過程反覆加入防腐劑,這樣一來,「今年賣不完,明年繼續賣」。
【2011/05/28 聯合晚報】@ http://udn.com/【聯合晚報╱記者黃玉芳/台北報導】
重要參考:認識食品添加物
冷眼集/食品業者 不能出賣靈魂
日本2005年曾有一本書「恐怖的食品添加物」引起極大的轟動,這本暢銷書的作者安部司曾任職食品添加物公司,年輕時的職志是「媽媽!我一定會成為日本第一的添加物達人」,並四處推銷「任何人都會喜歡的魔法粉末(食品添加物)」,還遊說老餐廳、老牌食品工廠放棄傳統製程,改添加速成的食品添加物。甚至譏笑熬夜作手工拉麵的老闆「這麼辛苦的工作,你兒子會不願意繼承哦」,用各式各樣的粉末誘使專業老師傅們出賣靈魂。
直到有一天,安部司發現他的女兒吃的肉丸子,其實正是他引以為豪的添加物產物:以三十餘種添加物使肉屑爛肉「復活」變成的Q彈肉丸子,再插上可愛的卡通旗子,連他的老婆也渾然不知其中的可怕,特製成女兒的大餐。他才警覺自己和家人都是可怕食品添加物的消費者及受害者。他毫不留戀地辭了工作,並對市售加工產品有極大的恐懼及戒心,不但以懺悔的心寫下這本書,他的太太還自己開起麵包烘焙店,就怕再受添加物的荼毒。
塑化劑事件揭開了台灣食品添加物的黑暗面,看到了業者泯滅良知的惡行。但隨著一家家知名食品業者出現在黑名單中,尤其消費者發現,為了照養家中老小而買的保健品、維他命竟也含可能致癌的塑化劑,心中除了驚懼不安之外,恐有更多的憤怒和被出賣感。認為對知名品牌的多年信任,竟在業者追求降低成本、選用較便宜的添加物,而被完全棄之不顧。即使食品業者都宣稱自己是受害者,但若非業者貪圖低成本,怎會明知昱伸的起雲劑價格偏低還進貨多年。若非為了添增賣相以增獲利,怎會有如此多食品甚至保健品,都大量添加沒必要的起雲劑。在這波塑化劑風暴中,受傷最重的恐怕是對台灣食品業者的信任。
昨天和今天,行政院及衛生署都一再呼籲業者及通路,應先全面下架添加起雲劑食品,待檢驗安全後再重新上架,衛生署長邱文達甚至呼籲業者秉持「職業良知」一起將5月31日訂為是終止黑心食品的日期。但不少業者卻曲解文意,甚至以未收到公文硬要等到「三天後」再下架,堅持繼續賣有疑問的食品。我們不禁要問問,不管是昱伸或賓漢,或是大食品廠、大通路的老闆們,你們也讓你的妻兒吃喝這些讓人恐慌的食品嗎?難道不知道這樣輕視的作為,正在毀壞台灣食品產業的未來。
【2011/05/28 聯合晚報】@ http://udn.com/